7月9日,國家防災減災救災委員會辦公室印發(fā)緊急通知,部署各地區(qū)、各有關部門和單位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防汛救災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進一步強化汛期施工工地安全管理,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穩(wěn)定。
通知指出,近年來,四川涼山、貴州畢節(jié)等地施工工地遭遇洪澇地質災害,造成重大人員傷亡;近期,河南南陽、甘肅白銀等地又發(fā)生局地暴雨洪澇造成野外建設工程施工人員群死群傷事件,暴露出一些地方、部門和單位風險意識淡薄、防汛責任不落實、預警“叫應”不到位、轉移避險不及時甚至“假應答、假轉移”等突出問題,教訓十分深刻。要清醒認識當前防汛救災面臨的嚴峻復雜形勢,充分認識做好施工工地安全防范工作的極端重要性,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決克服麻痹思想和僥幸心態(tài),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切實把防汛責任措施落實到每一個工地、每一間工棚,牢牢守住不發(fā)生施工人員群死群傷的底線。
通知強調,進一步強化汛期施工工地安全管理,要突出抓好“九個必須”:必須層層壓實工地防汛安全責任。相關部門要把本行業(yè)領域建設施工工程防汛救災工作納入安全監(jiān)管范圍,加強對施工工地安全的監(jiān)督指導。各省市特別是縣級層面要嚴格落實屬地責任,細化包保責任清單,完善督導檢查、現場督辦制度,堅決防止漏管失控。各建設單位、施工單位要健全企業(yè)內部從上到下直至項目部、施工班組的防汛責任制。必須嚴格營地選址安全論證。新開工項目駐地營地的選址必須提前開展危險源辨識與風險評估,嚴禁在行洪河道、滑坡體、泥石流易發(fā)區(qū)、低洼易澇區(qū)、泄洪通道等危險區(qū)域設置施工營地,縣級防汛指揮機構要協調相關部門建立轄區(qū)野外工地營地“一張圖”,詳細掌握位置、人員數量等情況,加強實時動態(tài)管理。必須全面排查整治安全隱患。各地要立即組織開展一次野外施工工程汛期安全隱患大檢查,聚焦山洪災害危險區(qū)、低洼地帶、沿江沿河、臨溝臨崖等重點區(qū)域和重點部位,全面摸排風險隱患。加強對深基坑、高邊坡、高擋墻、隧道等工程安全管理,優(yōu)化施工區(qū)域內車輛行駛路線,加強對施工現場檢查執(zhí)法。必須到點到人實施預警“叫應”。各地區(qū)、各有關部門要完善監(jiān)測預警手段,滾動會商研判雨情汛情發(fā)展趨勢,明確屬地相關部門與工地營地防汛責任人之間監(jiān)測預警信息傳遞方式,第一時間點對點推送到位,確保有叫必應、有應必答。建設、施工單位要指定專人負責實時接收雨情水情預警等信息,迅速傳遞轉移指令至工地營地駐地所有人員,確保做到“上游下雨、中游吹哨、下游快撤”。必須嚴格果斷落實轉移避險硬措施。各有關單位要嚴格落實“四個一律”轉移避險要求,堅決做到應轉盡轉、應轉早轉,并做好疏散轉移人員的安置和安全管理工作。各級防汛指揮機構要強化實時調度,緊盯“誰組織、轉移誰、何時轉、轉何處、不擅返”等關鍵環(huán)節(jié),堅決杜絕“假應答、假轉移”問題。必須周密編制應急預案加強實戰(zhàn)演練。各建設單位、施工單位要“一企一案”“一工程一案”編制完善防汛救災應急預案,明確停工轉移條件、轉移避險責任人、轉移人員名單、撤離路線圖和避險安置地點。強化夜間和“三斷”情況下的針對性演練,提升工地營地人員防災減災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必須強化應急準備和高效救援。緊盯重點區(qū)域和薄弱環(huán)節(jié),提前備足應急隊伍、裝備、物資,在高風險工程項目單位配備必要防汛搶險物資和應急通信裝備。各有關部門要加強24小時應急值守,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以及各行業(yè)領域專業(yè)救援隊伍要提高勤務等級,提前在重點區(qū)域預置布防。必須從嚴開展調查評估和倒查追責。對發(fā)生施工工地群死群傷的各類災害事故一律提級調查,對不落實汛期施工安全責任、存在失職瀆職行為的,依法依規(guī)嚴肅追究建設和施工企業(yè)、主管部門及相關責任人責任。必須強化協調聯動形成整體合力。各地要全面加強汛期施工工地安全管理的組織領導。各級防汛指揮機構要統籌協調各相關部門單位共同做好汛期安全管理工作。縣級防汛指揮機構要建立完善日常聯絡、災情通報、搶險支援等聯動機制,有效形成群防群治合力。